“智慧教育”是教育信息化發展中出現的新事物,需要在教育信息化的語境中進行理解。“智慧教育”是IBM(國際商用機器公司)所提出的Smart Planet(智慧地球)的衍生概念。該“智慧”指的是“把新一代的IT技術充分運用到各行各業中,即要把傳感器裝備到人們生活中的各種物體當中,并且連接起來,形成‘物聯網’,并通過超級計算機和云計算將‘物聯網’整合起來,實現網上數字地球與人類社會和物理系統的整合”。新技術迅速影響到教育領域,從智慧地球推演而得的“智慧教育”成為教育信息化領域的熱議話題。
關于智慧教育的觀點大多從技術實現層面論述
目前,國內關于智慧教育的論述眾說紛紜,華東師范大學教授祝智庭認為,信息時代的智慧教育是基于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智能信息技術,通過構建個性化、感知化、泛在化的智慧教育環境,促進學習者智慧學習的產生與發展,以期培養出高技能創新型人才 。還有專家認為:“智慧教育是依托計算機和教育網,全面深入地利用以物聯網、云計算等為代表的新興技術,重點建設教育信息化基礎設施,開發利用教育資源,促進技術創新、知識創新,實現創新成果的共享,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和效益,全面構建網絡化、數字化 、個性化、智能化、國際化的現代教育體系?!睂W者張奕華認為:“智慧教育是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與學習方式、能通過多元取向引起學生學習動機、無所不在地讓學生接近學習入口、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以及科技支持與服務教學和學習?!?/span>
國外關于智慧教育也有大量實踐層面的研究工作,如美國、韓國、新加坡等國結合本國實際,從國家層面提出SMART-EDUCATION(智慧教育)戰略及規劃,架構智慧教育體系,推進智慧教育實施。其中韓國針對學習者創造力不足、自主性不強等問題,從國家層面出臺“智慧教育推進戰略”,指出應研究智能型教學系統,滿足信息時代學習者社會性、自主性學習需求。順應教育發展趨勢,以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新一代智能信息技術為依托,構建由智慧化學習環境、泛在化學習資源、個性化學習方式、服務性學習支持等所組成的智慧教育生態系統,以支持學習者多元智慧的生成與發展。
綜合國內外的研究,可以發現目前關于智慧教育的論述大多是從技術實現層面加以論述,沒有挖掘智慧教育的本質,導致很多學校把智慧教育或智慧校園的建設錯誤地理解為添置一些信息化設備,這和以前的信息化校園建設沒有根本的區別。
教育信息化語境下的智慧教育
智慧可以理解為不被事物的表象所迷惑,在看透事物本質基礎上做出決斷。結合上述智慧教育及智慧的論述,在教育信息化的語境中,智慧教育應該理解為利用信息化技術對教育信息進行數字化采集,通過智能信息技術對采集的信息進行信息處理和智能決斷,通過信息化終端反饋并服務于教育,從而提高教學與管理效率,最終促進教育改革和發展。從教育教學活動過程來看,智慧教育的核心是對信息處理和智能決斷,它反映一個學校智慧的程度如何,一個學校信息處理強,智能決斷能力高,說明這個學校的智慧程度高。智慧教育的關鍵是對教育信息的數字化采集,它反映學校智慧的廣度如何,一個學校如果采集的教師教的信息、學生學的信息以及學校管理的信息等各種信息的種類多,說明這個學校的智慧教育涉及面廣。
從信息加工理論的角度,智慧教育環境下的信息處理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教育信息的采集。行為網絡化的普及,尤其是自媒體時代的到來,每個學生和教師的每一次網絡行為都會以數據形式在系統里留下痕跡。利用現代信息裝備和技術收集這些數據,就能形成教育信息無比巨大的數據庫。還可以根據需要建立各種基礎數據庫,如教師的基礎信息、所有教育單位的基礎信息等。也可以針對專項工作建立各種專門的教育信息庫,如學生課堂學習、教師的課堂教學、學生的作業、學生的自主學習、學生成績單等。無論是系統自動采集的數據還是人工輸入建立的數據庫,都是進行智慧教育建設必不可少的基礎。為實現海量數據成為對人類社會有用的資源,還需要對教育數據的標準、形態、格式、結構進行整合,使其實現從教育數據到教育信息資源的跨越,這就需要在智慧教育平臺的基礎上進行數據的處理,實現數據共享與系統兼容。
信息處理與決斷。每一個教育信息的背后,有行為人的個性化特征,如何通過數據采集和分析來獲取學生的學習習慣、學習興趣、學習方法、知識的掌握情況、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等,教師的教學內容、教學習慣、教學方法等,以及學校的各種教學管理等教育所需要的信息,這是智慧教育的關鍵內容。
簡而言之,智慧教育不斷發展的過程,就是需求的教育信息不斷得到滿足的過程,這就形成一個“采集原始教育信息—加工處理教育信息—滿足教育需求信息”不斷循環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育需求信息是方向、教育原始信息采集是關鍵、信息處理與決斷是核心,最終實現智慧教育。所謂“智慧教育”的智慧之處,就在于按照教育需求信息對教育原始信息的收集、加工,并進行智能決斷,這就要用到智能化的設施設備和智能化的信息技術如進行數據挖掘、學習分析技術等技術。
信息反饋與服務。在智能化教育信息處理和決斷的基礎下,各種原始信息演化成學生、教師、管理者和家長各類群體所需要的教育信息資源或者教育信息服務。比如對于中小學教師而言,比較繁瑣的事情是批閱試卷后的統分(把各部分小分合成總分)、核分(對原先的分數進行核實)、析分(分析各處得失分情況)工作。這些工作可以由系統進行信息采集并進行智能化處理,老師可以從繁雜的數據處理中解放出來,依據系統提供的教育信息專心研究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如果以信息為核心來看待這項工作,這就是一個信息流轉演化的過程,先是把試卷或作業進行收集和處理成數字化(如通過掃描錄入或學生用拍照上傳等方式),然后系統或教師對試卷或作業進行批改,通過技術對數字化的教學信息進行加工與分析(如求和、求平均值、逐項匯總分、求百分比等),最后由系統直接提交給教師一個反饋信息(試卷分析報告),老師一眼就可以直接看到每一題目的得失分情況、每一位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并根據這些反饋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
分類分步推進各地區和各校的智慧教育
學校和政府部門可以結合各地的實際情況,切實研究各校目前迫切需要采集的教師教的信息、學生學的信息以及學校管理的信息等種類,分類分步推進各地區和各校的智慧教育。就目前來說,可以首先解決所有學校學生學習行為和學習效果數據的采集,這有利于教師對學情的精準了解,從而實施針對性的教學,有利于學生精確了解自己,從而進行個性化的學習;其次可以解決學校部分班級的教師教學行為和教學效果數據的采集,這有利于教師發現自身問題從而提高教學水平;再次可以采集學校管理中的各類數據,這有利于提高學校管理水平,從而科學提升學校的辦學水平。